美术发展史3 油画part2

2011-11-23 07:33评论(0) 浏览(339)
 

西方油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

新古典主义油画

从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新古典主义取代了罗马艺术而占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法国成为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和西方近代美术主要流派的发源

地,一些重要画家均在法国产生,法国的艺术发展成为欧洲艺术的主流。

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

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

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在17 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

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而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流

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

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

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

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

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

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

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达

维特和安格尔。

路易·达维特(1748~1825)不仅是法国杰出的画家,而且还是法国大

革命时期的社会活动家。达维特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十岁时父

亲去逝,由叔父抚养。从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后进入皇家美术学院接

受教育。曾去意大利游学,在那里深受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作品的影响,并

认为文艺复兴的美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早期的达维特作品严格遵守着学院派

的制作法则,而且保留着罗可可风格的痕迹,但由于在意大利学习期间受到

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开始转向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创作。他常常选择古希

腊、罗马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为题材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形象塑造上,以

古代雕塑为范本,力求表现人物的共性,构图上力求严谨、均衡,对素描的

追求超过了对色彩的注重。在形式上,力图用古典的法则来“改造”实际生

活中的物象,表现一种静穆而严峻的美。达维特的代表作品有《荷拉斯兄弟

的宣誓》《马拉之死》等。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古典主义、学院派的重要画家,是达维特

的学生和追随者。安格尔1780 年生于蒙托邦,父亲是位室内装饰家。他曾在

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 年来到巴黎进入达维特的画室学习。安格尔在学

习上非常勤奋,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了。他在达维特的

画室里深受“理想美”信条的熏陶,把自己称为拉斐尔和古典艺术的热情崇

拜者,并声称他所创作的作品是对实物的精确反映,只是在必要之处,依据

古典艺术的准则加工了一下。安格尔以准确娴熟的写实技巧和典雅的画风著

称。他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并能加以适当的主观处理。在

人体和肖像画中多把体态线条做了变形,形成有节奏的曲线,加强流动感,

他自始至终地追求着理想化的美。

安格尔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可以说他是在肖像画中取得了最大和最

应该受到承认的地位。著名的作品有《圣玛丽夫人肖像》《里维耶夫人肖像》

及《泉》。

新古典主义艺术由达维特到他的学生安格尔是一个转折,在内容上由革

命的、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

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油画

19 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

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

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

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

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

寻找创作的题材。

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法国画家席里柯,另一位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使浪

漫主义绘画达到了顶峰。

席里柯(1781~1824)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席里柯出生在法国

的里昂,15 岁时到巴黎学画。他深受前辈大师们的影响,创作出一些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席里柯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终生充满着激情、幻想和

痛苦,并把这种感情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善于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的内

心情感。作品题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取得,并删除掉一切非本质的东西。

《梅杜萨之筏》是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取材于当时“梅杜萨号”

远洋船触礁事件,表现遇难船员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 天终于看到救援的船

只,一刹那间人们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

巴黎附近的一个律师的家庭,从小酷爱美术,18 岁时进美术学院,在此期间

认识了被称为浪漫主义绘画先驱的席里柯,使他开始的创作就受到席里柯的

启发。

德拉克洛瓦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一位有卓越成就和较大影响的画家,特别

是对浪漫主义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被看作是一位承先启

后的大师。德拉克洛瓦不仅总结了从文艺复兴以来名家们的艺术成就,并影

响了一批后代的艺术家。许多人从他那里得到启示和教益。德拉克洛瓦的想

象力非常丰富而且才思敏捷,并具有一种别人少有的敏感。他反对当时古典

主义绘画那种呆板、平庸的画风,主张个性解放,重视情感的表达。他的画

善于表现动荡活跃的场面,色彩鲜明、豪迈奔放。他的重要作品是《但丁和

维吉尔》《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等。

现实主义的油画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

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

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

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

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

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出现于19 世纪30~

40 年代。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在距法国

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

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

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

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

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柯罗(1796~1875),法国19 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他提出

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 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在

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

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

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

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

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画面上

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

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

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

种雕塑的感觉。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在油画笔法上朴

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

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米勒的代表作品是《拾穗者》《晚钟》

《牧羊女》等。

库尔贝(1819~1877),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的重要画家,

曾担任巴黎公社革命政府美术委员会主席。库尔贝1819 年生在法国东部奥尔

良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早年学习过法律,后又进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一

直都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他反对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生

活的学院派风气,而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实现。

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他曾

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

貌。”在艺术上他倡导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艺术。《打石工》《筛麦

的农妇》是体现他艺术主张的代表作品。库尔贝的画风力求写实,造型明确,

色彩沉着,用笔宽畅,不拘细节,画面有庄重厚实感。另外,在油画技法上,

库尔贝经常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画出带有彩色大理石般肌理效果的表面。

杜米埃(1808~1879),19 世纪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的画家,

也是法国19 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像米勒那样避

开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的脉

搏,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画,嘲讽丑恶,揭露时弊。

1808 年杜米埃出生在马赛的一个玻璃匠家庭,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做过

许多杂活,从而锻炼了他的生活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他在艺术上的

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并形成了在艺术创作上的特征,用画笔讽刺社会的黑

暗面。艺术语言上使用强烈的色彩,形象塑造上生动而略显夸张。他常常是

提练出主题,并毫不迟疑地略去与主题无关的枝节,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

以宏伟、壮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三等车箱》是杜米埃的一幅代表作品,

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

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

苦衷。

分享到:
分享 转载(0)
0 喜欢

评论